天津一老人废品站里“捡”出个“博物馆”

    今年(2011年)80岁的汉沽老人高福田,从小就喜欢收藏瓷器,经常去废品收购站“捡漏儿”。如今,他捡来的造型各异、图案纷繁的瓷瓶已有1200余件,成了一个小型瓷器博物馆。

    高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,儿女们的工作也不错,为什么他每天都要去废品收购站里“捡破烂”?原来,2007年年初,高大爷路过一个废品收购站时,无意间看到站里堆放着许多被人丢弃的瓷瓶。聊天中,他得知废品收购站只回收玻璃瓶,根本不要瓷瓶,而这些瓷瓶收来后也会被销毁。当时,高大爷在收购站看到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瓷瓶,于是他就拿了回来。经过清理后,这个瓷酒瓶干净透亮,摆在家里是一件非常美观的工艺品。从此,高大爷就开始了“捡破烂”的生涯。

    高大爷每天早晨6点多就出门,骑着一辆自行车,带着水壶和馒头咸菜,前往周边各处的废品收购站捡瓷瓶。一走就是一天,直到天黑才回家,几年来,他几乎走遍了市内所有的废品收购站。2008年的一天,高大爷在王顶堤废品收购站捡到一个类似开心果形状的白色瓷瓶,别致的外形深深吸引了他。几个月后后,他到南方去走亲戚时,在亲戚家附近的拆迁工地中也发现了一个同样造型的黑色瓷瓶,捡回家后,这两个酒瓶竟然拼成了一个八卦图形,着实让高大爷兴奋了一阵。

    ■ 他的愿望

    对于自己捡来的每个瓷酒瓶,高大爷都能说明其出处,哪个是景德镇的,哪个是湖南醴陵的,“景德镇多兰花瓷,轻薄透亮;醴陵的瓷器注重色泽……”通过这些形态各异的瓷瓶,高大爷也开始研究起各地的文化。“这个蒙古瓶上还印有一个大将军的头像,看到这个酒瓶,就仿佛看到了蒙古人骑马打仗、驰骋疆场的场面。”

    对于高大爷来说,每一个瓷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,而不同地域的瓷瓶也能反映出当地的文化,所以他想把自己收集的这些瓷瓶拿出来,在社区办个展览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瓷瓶的文化和背后的故事。